5/14/2004

奴性的图书馆学

奴性的图书馆学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表达人的奴性的故事,是《法门寺》里那位名叫贾桂的奴才。别人叫他坐下,可他说自己站惯了,不肯坐。这一故事经毛主席点评,贾桂更是成为了名人。现在的人都很傲气,贾桂这样的人很难看到了。但对于中国的图书馆学,这样的例子却不难找。
记得一个在西方图书馆学前做奴才的例子。80年代中国图书馆学家将藏书建设的微观和宏观内容统一为一个领域,起了个名字叫“文献资源建设”。该名称对该领域的适用性,远远好于“藏书建设”。但当时的图书馆学家却不敢说自己找到了一个更合适的名词。一些在该领域非常优秀的理论家在他们的文章中论证说,其实这个词国外早已有之,如国外的合作藏书、馆际互借就是文献资源建设(大意)。这是我第一次感受理论家的奴性。它是一种极为自然的对西方图书馆学的崇敬心情的流露,从不去想自己是否站到了比西方图书馆学更高的境地。
后来我才知道,由于总是引进西方图书馆或其它强势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久而久之,图书馆学就成为了奴性最重的一个学科。搞图书馆学的不但在数理化、文史哲、政经社等大学科前抬不起头,甚至比那些搞气功学、时间学的还没有自信。它学科的东西,搬过来都是宝贝。本学科的东西,却不敢说它有一丝一毫的优点。
目前见深蓝先生一帖子及跟帖,作者首先因“国内许多著名杂志一律拒绝参考文献来源于网上,而图书馆学期刊没有多少要求”,而怀疑网络信息可否作参考文献。接着又以“作为最高学术水平的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就拒绝这种网络文献参考著录”,说明“网络文献著录有失科学性”。深蓝先生对它学科的崇敬,老汉可以理解。但若连它们对参考文献的态度也要崇敬,那就只能理解为一种学科的奴性了。
在中国社会科学各学科中,图书馆学别的不行,参考文献却肯定是做得最规范的,或者说是最贴近国家标准的。而《中国社会科学》的引文,不说是最滥,至少也是最滥之一。也许我们的引文国家标准做得不怎么样,但稍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难看出《中国社会科学》的引文格式比多数图书馆学期刊更偏离科学(假如以著录信息的完整性和操作的便利性作为衡量科学性的标准)。只是我们在大学科前做奴才太久了,不敢说《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的引文要求好于《中国社会科学》。
图书馆学家应该做的事,是告诉那些拒绝网络文献的期刊编辑们,为什么必须采纳网络文献的引文,合适的格式是什么。如果他们有所不懂,再请他们学学图书馆学。

Re:批评得好,是该推广这种用法。我接受批评是的,学问只看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认识问题,无贵贱之分,但还是有疑虑。
  不过社会上对网络参考文献态度不一,有微词,有赞许的。争论是难免的。要达到共识需要一段时间。而且现有提出的方案本身不完美。所以,我说是富有弹性的。
  一方面,网络的东东今天有,明天不一定有,而且变幻莫测。参考文献是为了考究,以便进一步供参考者查阅,所以有些期刊为了保证资料的真实性要求必须注明文献的页数,这下难倒了许多违注者,听说有的期刊专门设人核对引文。《中国社会科学》的要求,我也是在报纸上看到的,记不清楚了哪一日了,我想他们的做法也是对网络参考文献的一种典型的态度,也可能不对。
  另一方面,网络资源的确是很有价值的,作者写东东时参考这些灰色文献或者说零次文献时又是本着科学求实的精神来的,人家正大光明地著录,也是应该肯定的。
  这本身就是矛盾,所以,就有人研究问题。这时以研究文献为使命的图书馆学家就应该有任务。如此的矛盾还有很多,如网络出版物是否得到认可,网络期刊论文是否作为科研成果?等等。
  我投稿先用《图书情报技术》的方法,试一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