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2004

维客,过一把写百科全书的瘾

维客,过一把写百科全书的瘾
类一直希望将全世界的知识收集在一起,并把它共享出来。从古代亚历山大图书馆到大英百科全书,无不体现出人们这一强烈的渴望。

维客,过一把写百科全书的瘾
20世纪90年代初,利用国际互联网来编写一部免费的百科全书的构想初步形成。如今,随着网络的发达终于成为了现实。维基百科(Wikipedia)就是一部完全开放的在线词典,任何人都可以依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来对“词典”中的条目做注解。

小资料:维基百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维客系统,该系统于2001年1月投入运行,2001年2月超过1?熏000条条目;2001年7月超过10?熏000条条目;截止到2003年10月,40种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总条目数超过30万条,非英语版本的总条目数首次超过英语版本的。维基百科最初的构想是Nupedia的主编拉利·山葛和一位叫本·可维兹的电脑程序员,在2001年1月2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次谈话中提出的。

与大多数网络亚文化一样,维客同样体现开放、合作、平等、共享的网络文化。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意是“快点快点”。

激发每个人讲故事的天性
世界上第一个维客网站诞生于1995年,由沃德·坎宁安创建。沃德·坎宁安发明维客的初衷是要建立一种能够让人们自由交流彼此经验的平台。沃德·坎宁安认为,人喜欢讲话是本性。在创建维客技术时,他十分希望激发每个人喜欢讲故事的天性。
对于维客的诞生,沃德·坎宁安认为就像艺术家塑造一团泥巴一样,这种思想不仅仅存在于艺术雕塑之中。维客所带来的是群体性塑造,也就是知识界的变更成本曲线。

从本质上说,维客就像一种建站的工具,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甚至维护网站。维客考虑让更多人参与建设,因此它的语法与HTML相比要容易得多,几乎与用普通写字板编辑文字差不多,非常容易上手。
小资料:维客超文本系统可以在Web基础上对维客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同时维客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并为协作式写作提供了必要帮助。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维客具有使用方便、开放的特点。

维客的技术原理
维客通过文本数据库或者关系数据库实现了版本控制,因此可以随时找回以前的数据,也可以和以前的数据进行对比。版本控制还让多人协作成为了可能,既可以保护内容不会丢失,又可以让任何信息被任何人修改和删除,但是最后剩下的是最好的参与者,因为系统会清除垃圾文字,最终剩下的也是最有意义的内容。

维客是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的网页,在每个正常显示的页面下方都有一个“编辑”按钮,点击这个按钮你就可以编辑页面了。有些人要问:任何人都可以编辑?那不是乱套了么?其实不然,维客体现的是一种哲学思想:“人之初,性本善”。维客认为不会有人故意破坏维客网站,大家编辑网页是为了共同的爱好。虽然如此,还是免不了有很多好奇者无意中更改了维客网站的内容。那么为了维护网站的正确性,维客在技术上和运行规则上做了一些规范,既做到了向大众公开的原则,又尽量降低众多参与者带来的风险,如:保留网页每一次变动的数据,即使参与者将整个页面删掉,管理者也能很方便地从记录中恢复最正确的页面;在更新一个页面的时候还可以在描述栏中写上几句话(更新内容的依据或跟管理员的对话等)。这样,管理员就能知道你更新页面的情况。

小资料:2002年3月,用户“24”在英文维基百科发表了许多言辞过激的文章,最终导致了严重的人身攻击。2002年4月,维基百科禁止用户“24”对其进行编辑,但允许其继续浏览。而经常在德国历史相关的文章中发表亲右翼观点,并且导致多次争论的用户“Helga”,则在2002年9月被禁止编辑维基百科。

将知识贡献给全人类
2001年5月,13个非英语维基百科版本协作计划揭开了序幕,其中包括阿拉伯语、中文、荷兰语、德语、世界语、法语、希伯来文、意大利语、日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和瑞典语。

中文维基百科是维基百科协作计划的中文版本,简繁同站,大部分内容是由世界各地的华人一起合作完成的。除了关注人类共同享有的知识之外,相对其他语言的维基百科协作计划,中文维基百科更注重于从中国人的视角出发传播中国文化,中文维基百科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地理、历史、文化方面的条目。

登录维基百科网站,你可以看到一个井井有条的词典式页面,其中包含很多链接——蓝色的链接表示该条目已经有了词典解释;暗红色的链接表示该条目目前还没有任何记录,有待你去编辑。

这里以“导演”这个名词为例,你可以通过网站提供的搜索引擎找到“导演”的链接。单击该链接,屏幕上就会出现图文并茂的有关“导演”的详细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由众多网友热心修订而成的。如果你觉得需要修改什么内容,可以单击页面下部的“编辑本页”链接,进入“正在编辑导演”页面。在此页面中,有一个用于修改和编辑记录的文本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其中增删或修改相关内容。

提交网站之后,在随后出现的页面中已经可以看到自己的修订结果了。要查看“导演”的修订历史记录,单击页面左面的“最近更改”链接即可,在随后出现的页面中大家就能查阅到包括修改时间和修订者IP地址的列表。单击列表中的内容,即可了解每次编辑所做的具体文字或者图片的修改——修改前后的文字内容都会有红色标志,一目了然。

虽然维基百科是严肃严谨的,但维客也部分反映了中国时下的流行文化,比如在中文维客百科上,对于“导演”一词的解释就前前后后被改了多次。最初的中国维客还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说法?押“把文学剧本搬上银幕使其成为影片的主要艺术家”,但是随着娱乐圈潜规则的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没过几天,导演的解释就被改成了“导演都是大流氓”(会被系统去除)。这也正是维客的本色,更是一个共同创作各抒己见的社区。

维客的路还很长
正如俗语所说: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尽管维客倡导“人之初,性本善”,让普天大众将自己的智慧与学识贡献出来,人人都可参与。但破坏者、恶作剧者总是存在的,维客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增加了记录和封存IP的功能,能将破坏者的IP记录下来。但由于维客的便捷性,仍然经常有破坏者访问维基百科并大肆破坏,通常这些破坏很快都被修复,但是对英文维基百科首页的不断破坏最终会导致首页“自我保护”,只有管理员才可以对其进行修改。

除了在百科全书方面的成功之外,维客技术也被引入到商业领域,并即将在纳斯达克上市,且预估市值高达400亿美元。著名搜索引擎网站Google内部就是用维客系统沟通,甚至摩托罗拉公司也把维客引入到公司内部的知识管理中来。

美国《商业2.0》网站还引述了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的说法?押“维客上涂涂改改的便捷,非常适合现代管理制度下的职员交流,维客可以打破企业内部各层的隔阂,让那些靠压制手段管理的主管们被群体智慧淹没。”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