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2004

学术批评的基本规范

学术批评的基本规范
学术批评的基本规范

武宏志

 学术批评是学术创新的必要条件。任何一种理论、观点都不能豁免学术批评。正像市场竞争有规则一样,学术批评也应遵守合理的规范。这种规范从何而来?我以为,学术批评是批评性思维或批判性思维的典型实践,学术批评的规范应从批评性思维的本质和思想的一般结构引申出来。

  批评性思维,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批评性思维的运作,就是根据这些标准,考察思想的结构要素。任何一种成系统的思想都有一种逻辑,即思想的逻辑要素的构成:假设、概念、主题、资料(数据)、理论、主张、含义、推论(后承)等等。每一学科都依赖概念、假设和理论,提出主张,给出理由和证据,避免矛盾和不一致,有蕴涵和后承等等。正是每一系统的思想都有这样的逻辑,因此批评性思维具有广泛适应性。学术批评“批”什么,不难从批评性思维的价值基础和它要考察的思想要素得出结论。

  学术批评就是批评性论辩或批评性讨论。论辩研究的语用—辩证学派曾描述了它的种种特点。而这也能引导我们得出学术批评的若干规范。

  1、针对性。学术批评应该是运用普遍智力标准,对某一思想的构成要素进行评价。针对的范围可大可小,总有一个明确的对象。也许批评针对的是一个论断本身,是支持该论断的证据;针对论断背后的假设、关键的概念、论证中的推理、论断所蕴涵的命题,甚至整个理论所依据的参照系或理论框架。我们也可以分析论者的意图,以及这种意图实现的程度等。

  2、客观性。学术批评一定要分清有理由的判断与纯粹的主观意见。这是体现客观性的基本要求。批评有一个文本解释和论证重构的问题。客观性的第一道门槛是联系语境信息,依据“慈善原则”对被批评的文本进行解释和重构。由于论证存在许多假设和未明确表达出的前提,而它们又是得出论证结论的不可缺少的成分,因此,“慈善原则”要求我们尽量站在对方的立场来选择尽可能使得原论证合理化的补充成分来重构论证。

  3、清晰性。清晰性是对任何思想的基本要求。花点时间清晰和精确地陈述批评的具体对象;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批评涉及的问题,以澄清其意义和范围;将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对关键概念给出明确的界定等等,都是使批评清晰化的方法。学术批评中一个常见的违反清晰性规范的表现是,在未搞清受批评论断的真实意义的时候,就仓促展开批评。结果,参与批评的双方说的却不是一回事。批评实际上成为一种无“敌人的战斗”。显然,这种“稻草人”反驳也是违反针对性规范的。

  4、逻辑性。学术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性论辩或讨论,与逻辑的关系极为密切。然而,我们传统的思想模式对逻辑性贯彻得并不好。批评中的说理往往未采用明确的推理形式;从前提到结论的跳跃极大;宣称获得的结论,事实上是依据前提尚不足以得出的;有时以认定被批评者的论断“完全违反……的原则”来宣布批评胜利的降临。

  5、互动性。批评自然假定了反批评。我们特别应关注媒体作为学术批评中的第三方的地位与责任。固然存在不借助媒体的思想批评。事实上,学者们更愿意通过媒体进行学术批评。但是,媒体如果不能很好地在学术批评中定位,学术批评的“单边主义”就会出现,互动就不能实现。我们看到,有些媒体排斥批评性文章,不给争论的双方以同等的机会,害怕争论没完没了,更害怕惹上“笔墨官司”。其实,在特定的时间内,批评和反批评持续不了几个回合,因为论者可使用的理由很快就会用完,媒体的控制作用就在于只给那些未曾用过的批评和反批评的理由以亮相机会,而不允许同一或相似理由二次登台。也许媒体在其潜意识里还以为,批评和反批评不是“生产性的”理论活动。然而,与这种错觉恰恰相反,按照修辞认知论的观点,真理正是通过这种“主体间的确认”创造出来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