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2004

资源不共享成为阻碍科技进展的巨大壁垒

资源不共享成为阻碍科技进展的巨大壁垒
【科学时报】经济领域的重复建设问题一直备受诟病,但科技领域的重复建设问题同样令人触目惊心。如北京某著名大学,两个系只是一路之隔,却各建了一个NOAA卫星数据接收站;仅长春市2000年就已有4个NOAA接收站,建一个这样的接收站经费在10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之间。国家科技资源不能共享已经成为一道阻碍科技进展的壁垒。

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战略资源。而国家科技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但长期以来,资源共享一直是科技界不断呼吁却没能解决的问题,其中,对科技文献、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大型仪器设备、信息网络等方面共享环境建设的反响尤为强烈。科技资源不能共享不仅造成了国家投资的巨大浪费,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全球变化信息研究中心、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空间数据专业委员会,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遥感与数据信息系统工作组等共同举办科技资源共享政策国际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就科技资源共享对科学发现的重要意义、国际相关政策和成熟经验、中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现状与进展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讨。

资源共享是科技进步必然要求

与会者对科技资源共享对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现代科学研究面临的巨大挑战、科学家之间密切的合作与交流的需要都带来对资源共享的需求。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全球变化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刘闯博士认为,信息时代科技资源共享的核心是科技数据和信息的共享,缺少数据会使创新思想变旧。

美国国家标准局参考数据中心John Rumble博士认为,对所有科学数据的共享对未来的科学发现是非常重要的,以往积累起来的数据集成为科学发现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阎保平、黎建辉等认为,现代科学研究问题空前复杂化,科学研究对象不是简单孤立的系统,而是涵盖更大的范围,跨学科科研信息、数据的实时获取与处理,仿真与大规模计算已成为分析、发现和预测的主要手段之一。科学数据共享使得全球性的、跨学科的、大规模科研合作成为可能;使得跨越时间、空间、物理障碍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成为可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外研究办公室常务副主任Belinda Seto博士在谈及科研数据为什么要共享时列举了共享对科学的益处:

增强了科学调查的开放性,鼓励分析方法和观点的多样性,促进新研究,支持新的、或可选的假设和分析方法的检验,促进了新研究人员的培养,探索以前研究者不能涉及的领域,允许从综合数据中创建新的数据集。她还介绍了NIH的研究数据共享政策,“在保护共享者的隐私以及机密和专利数据的同时,数据应当尽可能广泛和自由地被使用”。NIH要求及时发布和共享最终的研究数据,以便为其他研究人员所使用,要求合同契约人无偿共享数据,并通过必要的最终研究数据来验证研究成果。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张玮表示,科学数据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必要条件,数据共享是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现代高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数据的获取更快、数据量更多、数据更准确。一旦数据共享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中国的科学事业将得到飞速的发展,科学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作出更大的贡献。

资源共享现状令人担忧

我国的科学数据十分丰富,有资料显示,目前由国家投资,通过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获取的科学数据至少达几百万亿字节,有人估计超过几千万亿字节,相当于几亿本百万字乃至千万字的书。为获取这些数据,国家耗费了巨额资金和可观的人力物力,但如此庞大的数据却大多分散在各单位而不能共享,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据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王兴邦介绍,现有仪器设备效益没有充分发挥,2002年,使用相对较好的教育部直属高校4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良好状态占33.5%,约1/3,2/3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还有待提高,综合效益不合格的设备达37.8%,占1/3以上。

由于共享问题没能很好解决,部门或科学家群体之间的数据、资料不能有效沟通,影响了研究水平的提高。然而,国外学者却利用其资金优势与我国不同单位分别开展合作,在其研究领域中获取了比国内学者更为全面的数据、资料,使其对一些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比国内学者更有发言权。

由于部门和地区之间信息共享的机制和制度尚未建立,一方面是超级数据大户手里数据的大量积压,另一方面是大学和其它用户对数据有强烈的渴求,数据无法共享限制了教学研究的水平,导致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工作,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比比皆是。对此,从事遥感研究的张玮深有体会。

王兴邦则认为造成这种资源浪费的原因是有关方面对此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体制、管理、规划、政策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体制上存在条、块分割,购置设备以部门为单位,缺乏有效管理与规划,论证与管理脱节缺乏有效的管理、评价、制约机制;政策法规不协调,不配套。评估实验室、申请科研经费时不注重提倡共享、公用设备。收费管理上的不公平、不规范造成追求发展自有设备,在不同层次、程度上存在着重复购置的问题。

阎宝平等人认为,科研人员的观念、研究院所自身的利益、缺乏对数据生产者和数据提供者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缺乏对数据加工者和服务者工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等等都是形成科技资源共享的障碍。

传统观念是资源由单位或个人所有,甚至与单位及个人的利益纠缠在一起。大家都希望获得共享的利益,但缺少提供数据和资料的积极性。科研机构相互封锁而造成的科学“壁垒”已经给我国的科研带来难以统计的损失。

由于长期部门分割,国家缺乏宏观上的统筹规划与协调,使得科技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长期存在,导致各部门“贪大求全”、“自家有,便于维持正常工作秩序”的思想长期存在,一方面是重复建设,另一方面,已有的科技资源被闲置和浪费,没有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这种状况,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如果部门之间数据共享问题得不到解决,新的重复建设还将延续,而且将耗费更多的资金。

资源共享政策是关键

“人的行为是政策的产物”,政策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曾在去年的“两会”上建议尽快制定国有科学数据法,让国有数据真正共享。科技资源共享要能在我国真正得以全面实现,需要制定一系列法规、条例及科学数据管理规定,营造共享环境。如何制定相关政策也是与会者关注的话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何建邦认为,营造科技资源共享的管理环境要解决4对矛盾:即公开与保密和保护、用户与数据拥有者与数据管理者的权益、无偿与有偿、集中与分布。要解决这4对矛盾,必须遵循4项原则与政策:

鼓励公开,提高共享程度的原则与政策;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充分运用利益驱动的原则与政策;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则与政策;实行数据分类管理的原则与政策。

他还建议制定信息共享法。加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成为新形势下政府促进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科技部在1999年起实施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计划中陆续启动支持了一批急需的科技基础数据库建设。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副处长于海英向与会者介绍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有关情况。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促进科技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平台是政府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共建共享的机制,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大型科学仪器与设备、科技数据与文献、自然科技资源、信息网络资源等进行战略重组与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物质和信息保障系统。

完全与开放的数据共享政策(full and open)使美国成为全世界的数据和信息中心,实现了美国联邦政府规划的保障美国在21世纪继续保持其领导地位战略第一步计划。刘闯博士比较了中美两国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政府所有和国家投资产生的数据和信息除危及国家安全、影响政府政务、涉及个人隐私的,其余全部纳入“完全与开放”的数据共享管理机制;“完全与开放”的最低标准是:数据开放,用户获取数据的费用不高于数据复制和邮寄所发生的费用。中国国家政府所有和国家投资产生的数据和信息在国家安全保密规定外的采取有偿服务、默许自行定价、收支一条线的办法。

信息资源是与物质、能量同等重要的现代战略资源。科技资源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实现科技资源共享还需要全社会达成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的共识。而政府信息资源的公开将起到重要作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曾澜认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其开发利用水平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全局,政府信息资源是国家资源,是全社会的公共资源和公共财富,政府信息共享是促进当前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电子政务的核心任务,是行政管理的基础、科学决策的依据、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执政为民的纽带。增强全社会对信息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信息资源获取、处理及其开发利用水平,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发展信息服务产业,实现信息资源应有的使用价值,是今后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工作重点。

而美国的成功经验也从一个方面验证了曾澜的观点。据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国家气象服务中心政策战略部官员Peter Weiss介绍,美国公共信息政策是:“国家信息是一种国有资源,……当国家信息以一种及时公平的方式开放于众,它将对社会产生最大的经济收益。”美国将税收用于政府的信息研究事业,而由此创造出的财富和工作成果又转化为国家财政,就这样不断循环。因此,他建议,从公众利益角度出发,国家应支持科学数据的完全、公开、无限制的国际间访问,特别是那些对公众意义很大的统计数据、科学数据、地理数据、环境及气象数据。这些工作会提高公共信息的利用率,有力地促进了数据的商业、社会、科研及环境价值最大化;国家应力促私人部门在利用公共部门信息方面开先导,以满足公民和用户对数据信息产品服务的各种要求;市场需要对公共部门信息进行公开、无限制存取的最好服务。

刘闯博士也提出了自己对国有科技资源公益性共享机制内涵的理解:国家采用投资的方式委托政府部门、科研单位或企业单位进行的科学活动中产生的物质和信息,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规则、限期向全社会公开;国家对一定规模的科技资源实施相对集中的管理,承担稳定资助维护共享运行的责任;承担共享服务的单位以不超过工本费的额度向全社会提供服务,工本费仅指资源在复制和邮寄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总和。

近年来,科技资源共享工作已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但科学数据共享在我国真正得以全面实现,既要靠政府部门的重视,也还需要广大科技界共同努力,加强“软”、“硬”件建设,以为国家“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 (本报记者 张其瑶)

No comments: